2025年7月11日,以“脑机智能·赋能心脑健康”为主题的第一届脑机智能与心脑健康创新发展及应用论坛,由厦门大学脑认知与智能计算实验室和厦门狄耐克(300884)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圆满举行。
本次论坛由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厦门大学信息学院主办,福建省人工智能协会、厦门市高新技术发展协会、厦门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厦门市设计创新协会、厦门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闽南校友会协办。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曹伟民、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袁飞、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及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上海外国语大学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饶恒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勋、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张明君、厦门大学脑认知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张俊松、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金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星宇、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栋等多位领导出席。
脑机交互不仅能为睡眠健康、专注培优、认知康复等多个领域带来变革,还会在智慧生活、人机协作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和行业翘楚,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创新应用,标志着该领域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嘉宾致辞,寄语未来新发展
在开场致辞中,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曹伟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他指出,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脑机接口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次论坛为行业前沿探索注入新动力,也为厦门推进前沿科技布局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
随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袁飞在致辞中指出,脑机智能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正在医疗、健康、认知增强及疾病干预等方面实现革命性突破。他呼吁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国家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权威分享,解析行业风向
会上,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围绕脑机接口与心脑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展开高水平交流与前沿探讨。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在其报告《脑机接口的进展及医学应用研究》中,详细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认知增强和大脑解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实验案例。
他指出,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通过不断优化数据采集和算法,该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逐步趋于成熟。这场始于神经突触的技术革命,终将引领人类文明的认知升维。
上海外国语大学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饶恒毅通过《睡眠与大脑健康》的主题报告,揭示了睡眠的重要性、影响机制以及相关科学研究。
他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启动补偿机制,但随着年龄增加,这种补偿能力逐渐下降。饶教授认为,脑机接口技术有望通过增强大脑的补偿能力,实现大脑的自我净化和功能优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勋在《脑机接口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分享中,探讨了高效脑电信号识别与解码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他指出,由于脑电信号易受环境和生理干扰,降噪至关重要。当前研究正在整合多种信号来源以提升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通过脑肌电分解方法确保信号质量,从而实现复杂环境下脑机制研究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君在其主旨报告《具身脑机接口赋能行为增强机器人》中,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赋能行为增强机器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指出,脑机接口通过绕过传统语言传递过程,不仅减少了信息误解,还大幅提高了沟通效率。通过神经信号检测,能够在行为发生前快速识别用户意图,优化底层操作系统算法则进一步提升了信号处理效率,为未来的智能交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厦门大学脑认知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张俊松从交叉学科角度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医学的交叉融合》报告。
他指出,国内在脑机接口应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包括基于脑电的运动想象分类研究、脑机接口辅助手部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增强游戏开发等。例如,非侵入式EEG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器械控制和认知增强等场景。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金锋以《让现代神经外科技术之光照亮每一个平凡生命——浅谈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为主题,分享了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实际成效。
他指出,神经调控是近二十年来医学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神经外科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于传统的单向神经调控,脑机接口强调双向交互,能够修复神经系统并产生治疗效果。
会上,狄耐克总经理助理刘昊就公司脑电波交互产业布局规划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狄耐克成立二十年来,始终专注于智能科技领域的深耕发展。2024年,狄耐克聚焦脑电波交互核心技术,积极布局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及认知康复等细分领域的研发,加速推进脑电波交互技术的场景化落地。
1
睡眠健康领域
实时采集高精度脑电数据,客观量化睡眠状态,AI根据脑电特征自动分析睡眠问题,触发匹配的干预方案,形成"监测-分析-干预-再优化"的智能循环。
2
专注培优领域
基于用户脑电数据,自适应课程引擎、游戏化学习设计、沉浸式交互提升用户黏性与训练愉悦感。通过实时捕获脑电信号,动态追踪大脑活跃度、专注力等核心指标,自动调整训练难度与参数,实现"监测-干预-强化"循环。
3
认知康复领域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进行闭环神经重塑、认知行为辅助训练,通过监测脑电信号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进行定量化的康复评估。
圆桌沙龙,探讨技术新应用
在圆桌沙龙环节,狄耐克董事长缪国栋与饶恒毅教授、张俊松教授、张金锋主任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星宇围绕《脑机接口“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路径探索》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缪董表示,随着脑电采集与降噪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脑机交互正逐步走向成熟。狄耐克依托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顺势延伸至脑电波交互领域,不仅实现了产业拓展与赛道契合,也为新业务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一家在智能科技领域深耕二十年的企业,狄耐克具备成熟的研发能力、多场景适配能力和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能够有效推动脑电波交互技术的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化、民用化进程。
在产业战略上,狄耐克既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严格标准,也重视民用市场的广泛需求,将以医疗领域的高标准自我要求,积极拓展民用市场。
狄耐克将继续加速推动这项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持续加大在脑电波交互技术领域的投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对脑机交互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出台多项鼓励创新与支持研发的政策措施,为狄耐克等科技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未来,狄耐克将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核心战略支点,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驱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夯实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